山茶花工作室:以茶花之名续写樱花未竟篇章

2025-03-23 20:39:34 admin

  【初冬的传承仪式】

  深秋的晨雾尚未散尽,我们在一间堆满素绢与银丝的工作室里见到了林清棠。这位佩戴山茶花胸针的85后手艺人,正俯身调整展柜里的一枚掐丝珐琅胸针,金属镊子在晨光中折射出细碎星芒。作为山茶花工作室创始人,她身后那幅褪色的樱花水彩画,无声诉说着跨越十年的传承故事。

  【永不凋零的工艺记忆】

  "2013年我握着樱花工作室的录取信,在杭州河坊街的老宅前站了整整二十分钟。"林清棠指尖轻抚过工作台边缘的樱花刻痕,这里正是当年风靡沪杭的手作工坊旧址。创始人樱子独创的"植物拟态金工"曾让无数天然材质在金属骨架上重获新生,却在2020年因突发变故永久停运。

  当拆迁队准备拆除这栋承载十五年工艺记忆的老宅时,林清棠带着三十七封请愿书叩开了有关部门的大门。这些按满手印的泛黄信笺里,有学徒的技艺传承请求,更有老顾客珍藏的情感故事。最终,斑驳的樱花门牌旁,悄然挂上了山茶花工作室的铜牌。

  【在金属脉络里种春天】

  "樱子老师常说'器物会记住手的温度',现在轮到我们让这份温度继续流淌。"工作室沿用了传统錾刻与点翠技法,却在材质上展开新探索。我们注意到工作台上陈列的"霜色记忆"系列胸针,银质花瓣中竟包裹着真实的山茶叶脉。

  林清棠展示着特殊处理工艺:"这些叶片经过三个月脱色硬化,能在金属包裹下维持二十年形态。就像..."她忽然止住话语,将成品举向窗外光线——薄如蝉翼的银丝脉络间,山茶叶片正透出玉石般的莹润光泽。

  【绽放于掌心的公益之花】

  工作室二楼传来清脆的敲击声,五位听障学徒正在制作限定款慈善单品。每件作品附带的茶花种子盲盒,延续着樱花工作室"艺术反哺自然"的传统。今年重阳节,她们为独居老人定制的"忘忧铃"挂饰,在黄铜铃舌内嵌入了紧急呼叫装置。

  当我们问及未来发展,林清棠指向窗外抽芽的梧桐:"明年春天,工作室将开设非遗研学课程。就像当年樱子老师手把手教我辨别金丝延展性那样,我们要让传统工艺在年轻人手里继续生长。"

  暮色渐浓时,林清棠点燃工作台前的樱花香烛——这是工作室每天最后的仪式。跃动的烛光里,新完成的山茶花胸针与墙上的樱花水彩形成奇妙对话,金属与绢布上的花朵,共同诉说着手艺人的永恒春天。